分享到:
2016-11-28
恒达时讯蔡越:不忘初心 专注交通
来源:《交通建设与管理》杂志
        人们习惯性认为,大多数人终将平庸。然而,那些能够打破常规、改变世界的人其实曾经和你我没有太大不同。为什么最终能够有所成就而影响世界的只有少数人,关键在于这些人在勇于创新的同时,还兼具谋略与远瞻性。蔡越从公务 员变成创业者,他的“离经叛道”不是天生的特质,而是一种有意识的选择。
        2005年年底,曾获交通部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的技术员蔡越怀揣着攒下的 10万元创业基金,从政府机关“下海”,接手北京恒达时讯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 司做了老板。
        在他看来,与其他软件开发商相比,恒达时讯有着十分“幸运”的行业背景。 衣食住行是人们最基本的需求,交通运输行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性和先导性行 业,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也赋予了交通运输“先行官”的地位。全国的交通运输不会因经济形势的波动而受到影响。“简单地说,无论经济形势发展好与坏,交通运输都不能断。我看中的正是这一点。”

“下海,或许更能体现自己的价值”
        蔡越是个“技术控”。大学期间,蔡越在南京大学系统地学习了地理信息系统(GIS),学生时代就曾梦想有一天能运用自己的技术能力做出一番事业。毕业后,进入政府交通部门的他,不甘于日常的管理工作,开始尝试将GIS系统与公路管理业务相结合,提升公路管理的信息化水平。
        2000年,交通运输部组织了第二次全国公路普查,蔡越参与了当时“全国公路数据库工作组”的软件研制和技术支持工作。由于界面的人性化和操作的方便,蔡越作为主要人员开发的软件系统广受欢迎,成为了交通部的指定推广软件。在这过程中,蔡越跑遍了全国各地,帮助各地的交通运输管理部门构建公路基础数据的采集管理平台。也正是在这过程中,他敏锐地觉察到,交通运输行业的信息化大有可为,而真正能站在行业管理者角度、真正能将业务与现代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的企业太少了。
        “如果自己下海,或许更能体现自己的价值。”这一念头,在蔡越脑海里隐隐浮现,经过几年的业务积淀加上慎重考虑,2005年年底,怀揣着攒下的10万元,蔡越正式从机关大楼里走了出来。
        下海后不久,恰逢交通运输部组织实施的全国农村公路通达情况专项调查 工作,他敏锐地嗅到了商机。
        大约在2006年,恒达时讯中了山西省公路局建设公路基础数据系统的单子,标额242万。“那会儿企业还在刚刚起步,从原来一点生意经都不懂的技术员,到带领团队承接200多万的单子,被人认可之下,还能养活共同奋斗的伙伴,这种感觉非常好!”回想起这“第一桶金”,即使是近十年后的今天,蔡越的笑容里仍透着一股骄傲的神情。
        2008年前后,中国公路总里程开始大幅增长。“十二五”期间,一个省交通路网管理的信息化投入约在几千万至一两亿元的范围,但绝大部分属于IT硬件和通讯网络等投资。
        “那时候的各省交通信息化建设虽尚处于起步阶段,但信息化领域的‘大佬’还是不少,资金、资源、资质均不容小觑。恒达时讯的优势在于依靠技术与业务扎根行业,稳扎稳打做出口碑,才能站住脚跟。”
        此后的四五年间,恒达时讯先后参与了全国十多个省份的公路、水路信息资源整合项目。
        “在交通运输这样一个有太多历史积淀的行业,信息化水平的推进不太可 能跟技术研发完全同步,还需要与管理方式、机构设置、传统业务相匹配,并赶上好的政策、财政状况和开明领导。但一旦思路被打开,信息化就能带来价值,甚至还可以产生社会效应。”
        技术实力永远是一家技术公司最大的资本。“融资、合作、拓展新业务,无论新兴行业还是传统行业,都需要不断用这种方式获取投资人和用户的信心。然而,对于新企业来说,只注重玩资本而忽视产品内核会变成什么样?”
        蔡越非常明白,“不要过早跟资本市场接触,在企业发展早期安排过大的指标压力并不利于后来的稳步发展,容易被‘琐事’和‘财务数字’困住手脚甚至迷失。”

“不能让自己成为企业的天花板”
        应交通运输行业主管部门需求,近年来,恒达时讯先后为各地主管部门提供了“公路水路安全畅通与应急处置系统解决方案”、“交通公众出行信息服务系统解决方案”、“交通建设和运输市场信用管理系统解决方案”、“交通运输统计分析监测和投资计划管理系统解决方案”、“城市出租汽车服务管理信息系统解决方案”、“高速公路综合管理信息化解决方案”等系列解决方案。
        作为交通运输行业的软件开发和服务商,公司还参与交通运输部规划研究院主持的“公路地理信息标准研究课题”。目前客户遍及包括交通运输部在内的全国20余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形成了覆盖华北,华南,东北,西北,西南五大区域的战略发展布局。
        除了交通运输系统的政府部门和事业单位外,恒达时讯的客户还囊括部分 上市公司集成商,例如同方股份、方正科技、华胜天成、千方科技、中科金财, 技术上获得市场和同行的认可。
蔡越参加全国交通通信信息中心主任会并作为企业代表参与主体沙龙

        2016年4月25日,恒达时讯在新三板正式挂牌。8月16日正式转为做市交易,开盘首日即增长77%,位居当日增长排行榜第一。据悉,今上半年,公司收入较去年同期增长166.78%,净利润增长318.65%。
        蔡越认为,公司上半年呈现出较好的成长性一方面是由于公司凭借对业务 知识的专业性及经验积累获得了客户的认可,使得客户订单数量持续增长;另一方面是通过对客户的深度挖掘,提升了客户对其软件与硬件产品的需求。
        然而,创业维艰,“上了资本市场以后,我们其实解决了一个所谓融资平台的问题,现今公司最大的困惑和制约当属人才,需要志同道合、一起奋斗,并且具有深厚行业基础的人。”
        蔡越透露,近期恒达时讯引入一个新的团队,负责面向交通运输管理单位提供全方位的信息化建设顶层设计。“摸着石头过河”缺乏前瞻性和系统性,应该要用全局观对系统各层次、各要素构成进行统筹协调,在最高层次上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以求在实践中避免混乱无序。“如果顶层设计不把一些问题考虑清楚,后续的软硬件建设将是浪费,像公路建设一样,信息化建设也必须坚持‘适度超前’原则。”蔡越向记者强调。
        “人才可遇不可求,我并不希望因为自身技术、经验、见识的局限性,人为地给员工设下一层天花板,而是希望能为他们打开一扇窗,任其自由翱翔。”蔡越表示,尽管十余年的专注使得恒达时讯储备了一批既懂信息化、又懂交通运输业务的人才,更积累和沉淀了大量交通数据,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成为公司的核心竞争力。现有的稳定业务可以放心让团队接续,但新的发展必须靠自己觉醒和学习。

不忘初心,专注交通
        在蔡越眼中,赚一笔钱或许容易,难就难在要戒掉这个赚钱的“瘾”,“不是什么钱都要挣的”。
        蔡越举例说,公司在过去的发展中,也遇到了做医疗信息化、教育信息化的 项目。“我们公司也可以在那些领域赚一笔就走,但是我们始终没有这么做。”蔡越分析认为,作为一家拥有着大量“写代码”人才的企业,应客户需求开发个软件或平台并不难,但难就难在对行业业务流程的深刻理解,只有真正理解业务流程和特点,才能挖掘客户深层次的需求,才能开发出真正符合人性的软件应用。
        “尽管不是唯技术论的人,但我现在的理想还是希望把行业做的透一些,利用自己掌握的技术和业务结合点,甚至包括国内现有体制发展程度,顺水推舟把企业扎根地更深。有一些个性,能‘叫得响’,而非‘大而全’。”蔡越说。
        从目前各省发布的发展规划看,至“十三五”期间,国内绝大部分省区交通路网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年投入将增加到数亿元至十多亿元的水平。
        “交通大数据是下一步行业升级转型的驱动力。”蔡越认为,交通大数据在“十三五”期间的“戏份”将越来越重。“未来,政府要科学决策和转变监管方式,交通运输行业的企业要提质增效,老百姓出行要更加高效便捷,都离不开交通大数据。”同时,他也表示,交通大数据将面临挑战,一是交通行业数据分散,二是存在大量的非结构化数据。
蔡越与公司股东、独立董事、管理者新三板挂牌时合影
        关于未来公司的发展策略,蔡越表示,仍需要坚持一个中心和基本点有的放矢发挥自有优势,否则就会变成“你方唱罢我登场”的局面。
        “我们坚持平台原则,以交通为主营业务,这是不能动摇的根本方向。交通这个行业同时拥有很多值得纵向深挖的点,例如下一步恒达时讯可能会进入智慧物流市场,开发交通气象大数据服务等。”
        作为互联网+出租车的应用,滴滴的迅速崛起证明了交通变革的巨大市场空间。蔡越预测,除滴滴打车的成功之外,互联网+长途客运、互联网+公交、互联网+货运、互联网+驾培、互联网+交通枢纽、互联网+停车等其他细分行业都将迎来强劲增长和变革。“正如每一次工业革命,都将引起从技术到生产力,到生产关系,再到生活方式各个层次的变革。”蔡越说,“我们有幸正处于变革当下。”
        而另一方面,相比电商、互联网社交、互联网信息服务等个人消费端而言,交通运输行业的信息化、互联网化相对滞后,原因在于交通运输业务往往具有一定的专业性。优秀的信息化企业,除了拥有较强的IT技术能力外,还需要对行业业务具有深刻理解,后者恰恰是交通信息化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交通运输部也明确将智慧交通作为行业转方式的主战场,我们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对于未来,蔡越信心满满。

对话
        记者:您作为深耕交通信息化十余年的企业家,从企业的角度,您如何看待交通运输行业的信息化?
        蔡越:我们交通运输的信息化起步并不晚。1995年,windows系统还没普及时候,我们就在尝试GIS与传统养护业务结合。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交通信息化有很多典型和成功的应用。我们与各地接触时发现,各地领导对交通运输信息化都十分重视,都希望通过信息化手段提升效率和安全。
        但我们交通运输行业有其自身特点,即点多、线长、面广、业务分散,这就决定交通运输的信息化,难度要高于其他行业。
        记者:发展到今天,您觉得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哪里?
        蔡越:实事求是讲,在信息化企业里,特别是与A股上市公司相比,我们的体量和知名度并不算最突出,但我们的最大特点是专注于交通。
        对一家信息化企业而言,核心竞争力不在于有多少会写代码的人,有多少技术高手,而在于对业务理解的深刻程度。同样是一个管理系统,医疗行业、教育 行业和交通行业差别会很大,好的管理系统,会与业务流程深度融合,甚至会引领和重组业务流程,会让管理者运用起来很舒服,很简单,这就是当下互联网企业一再强调的“客户体验”。经过十多年的发展,我们储备了一批既懂信息技术,又懂交通行业的人才,这就是我们的核心竞争力。当然,今天我们也形成了全国性的市场布局,积累了大量的行业数据,奠定了良好的市场口碑。
        记者:您能否展望下未来交通信息化的发展前景?
        蔡越:信息化是未来的大趋势,信息化是基础和手段,智慧交通是最终目标。在万物互联时代,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甚至AR/VR等现代技术都将与传统交通运输业进一步融合,未来人、车、路将实现“泛在互联”,并逐步构建“云上交通”,最终通过“数据驱动”打造“智慧交通”。
        在这一过程中,技术层面的应用往往不是难点,难就难在交通运输的业务流程也要随着变革并与之相适应,这就是中央一直强调的改革。交通运输有自身的运行规律,也有太多的历史积淀,要在体制机制和各种规则上变革需要时间和耐心。
        另外,想说明的一点是,在推进行业信息化的过程中,要注重发挥市场的作用,多尝试政企合作的方式。这也正是交通运输部一再强调的方向,例如,《交通运输信息化“十三五”发展规划》提到了四项发展原则,其中之一便是“政企合作、开放共享”;近期发布的《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意见》中也提到,促进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建设,加强政企沟通、合作,促进企业成为技术创新决策、研发投入、科研组织和成果转化的主体。

版权所有:北京恒达时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12725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8137号

微信扫描

关注我们